2021年12月15日星期三

魷魚遊戲

呢套劇早兩三個月爆红有其原因,當中我覺得好有意思,想分享一下。

套劇表達現今社會大部分人過得好艱難,因為大部分人都活在不平等位置,可能有人会覺得,有人不会覺得。不論你信唔信,不平等確實存在。世界绝大部資產由一少部分人擁有。而這些得益者更加有條件去保護自己既資產不被人取去,甚至可以去取去別人既資產。

在工作方面也是這樣,高權力既人對權力少既人,無論是工作量,工作性質,也是有絕對話語權。所以好易揾到高層人工高冇野做,底層人工低忙到死既例子。魷魚遊戲主角就是一個忠心為公司工作,後來比人炒魷魚的人。

001号參賽者(創立遊戲的人)設計的遊戲公平得多,雖然輸左遊戲会被殺,好像好殘忍,但大家在公平情況玩。如果當現實生活是在玩遊戲,魷魚遊戲公平得多。大家有相等机会靠自己能力赢大錢。而且在現實世界創作遊戲既人一開始已經設定自己赢面高幾倍。例如散户買股票,風險一定比做公司大股東高。大股東有極多方法使自己有利。

相反,魷魚遊戲創作人也自己一齊玩,而且我發現他也有机会会死,例如在扯大攬,他也有机会被對面果组扯落坑而死。雖然他是創作人,自己也承受一樣風險,這樣就顯得公平。而且遊戲是參加者相對自由地去決定玩
定唔玩,有投票机制決定。而在现實社會,大部分時間冇得自己決定,一定要玩不平等遊戲。

當然現實不会有這樣的遊戲,但這樣一套劇特顯現實既問題。可以說係幫我們表達一種對世界的不滿。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心癮

自己trade 左option有段長時間,除了假期,大约每日都有玩option. 

不知不覺,trade option變左追求刺激,而唔係當作工具去達到财務自由。

的確,option 最刺激既地方係當標的物既波幅大既時間操作。但自己都要成日提自己注意風險。

其實投資,投机心理質素好緊要,自己還有好多進步空間。

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

音樂

語言係用來與人溝通,傳播訊息,表達情緒。我覺得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更加容易表達情緒。

音樂有D有人唱,有D纯音樂,其實纯音樂也能表達,感染力也非常高。記得好多年前有位香港綱琴演奏家天生双手殘缺,少左幾隻手指,她彈一首Amazing Grace, 唔知点解我果刻非常感動,淚水湧現,係一個非常特別既体驗。


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

低级錯誤

 今日打算將USDC 由一中心化平台轉到另一中心化平台,原本要經ERC20这條鏈, 錯誤地選擇經polygon這條鏈送出。

當然USDC不見了。其實係因為自己分心同時間做其他事情所致。犯了低级錯誤。......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現金流倉(24)

2021.11.30


NAV: $256.72 ( 3%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270.58
Cash: -$13.89

Dividend + interest: -$0.02
Realized option: $5.91

Total passive income: $5.89 (~27.53 % p.a.)



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

自己的投資策略

 投資策略對投資者好重要,我自己第一次見有人寫出來係Starman。他的leverage 債劵+REITS策劃確實好多人參考與抄襲。但明白策略背後意義比照抄方法更重要。明白了策略背後意義後,在執行上更加得心應手。相反可能害了自己。

我自己的策略是咁的:初始設定時,指數ETF佔了整體倉位大约8成,個股佔大约1成。指數ETF是投資整體股票市場,所以自己大部分倉位会與市場同步,即係在大部分既市場回報。

基於自己對某些個股有些睇法,所以会買入個股作長線投資。但因為知自己股票分析能力差,所以只買小量,同時也会SP價外option最壞打算在低位接貨。

SP会做一至兩星期既option,因為時間值消耗得快。另一原因係一至兩星期既股票走向比例易睇。

券商選擇也重要,我自己用IB, 借貸利率超低,leverage 額高。就因為我大部分倉係指數ETF, 槓桿比例会再高,萬一SP接貨也沒問題。

接貨後也會用SC option出貨,未能出货時可以cover借貸利息支出。

總整來說,指數ETF係用來擴通脹,option係用來自制現金流,加上控制槓桿比例,投資倉位確實可以穩步上升。SP option 係以不接貨為基礎,但萬一接貨也要接靓貨。所以做什麼股票option前,最好要對該股票有認識。這策略最重要係要控制自己既貪心,因為SP勝率高,好易令自己跌入SP必勝的陷阱, 之後輸大錢。





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

Metaverse

 最近興講元宇宙,20年後即係2041年可能係每人都必須用的東西。我既小朋友到時都可能做緊相關既行業。

20年前冇人知FB, IG, 係乜。當時大行其道係ICQ,ICQ亦都係social media 既初形。自己覺得ICQ係方便左大家溝通,只不過溝通時少左身體語言部分,所有易有误会。

再來D,如果30年前同人講现在年輕人每個人都用IG,FB, 表達見解,喜好時会出post, 想人like, follow, 我估30年前既人應該難以置信。

如果20年後元宇宙会發展到每個人都用,我估现代既人亦都難以置信。商業上應用元宇宙應該不是疑問。我們用係zoom, team 都有此concept. 如果在social media 層面應用也有可能,例如將來可能每個人在metaverse 上都有個虛擬角度,用作社交用。角色隨著年紀改變而改變,更加可以隨著在metaverse 既經歷去改變,亦可去metaverse 搆物或在metaverse 為廣告商做些宣傳去decorate 自己角色。其實充滿了商機。

就像現在如果自己既follower夠多,除了自己在朋輩中会形D,威D,認同感高D外,亦都有好多廣告商揾。或者將來会有些概念现在還未有出現,之後在metaverse 出现也不出奇。


2021年11月1日星期一

現金流倉(23)

 2021.10.31


NAV: $249.23 ( 14.11%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291.71
Cash: -$42.47

Dividend + interest: -$0.09
Realized option: $5.11

Total passive income: $5.03 (~24.21% p.a.)



2021年10月4日星期一

現金流倉(22)

2021.9.30


NAV: $218.42 ( 4.05% decrease) 

Total portfolio: $344.62
Cash: -$126.12

Dividend + interest: $0.74
Realized option: $3.12

Total passive income: $3.86 (~21.23% p.a.)



2021年9月21日星期二

平均成本法

第一次聽平均成本法係起保險經紀口,自己一聽到覺得非常犀利既策略。但之後再諗其實有死門。只要假切幾個情況比較,就好易知道平均成本法不一定好。當然經紀冇提平均成本法既死門,因為佢要SELL保險基金計劃,所以要咁做。

其實用簡單推算就知道平均成本法不一定最好。如果有一筆資金用平均成本法定期供某投資物,而該投資物不斷上升,其回報當然正數。但相比一開始一筆過投入資金,回報少了一部分。

咁掉轉黎諗,投資物不斷下跌,買既單位會越買越多,其實相比一開始一筆過投入資金,損失的確會減少一部分。但如果投資物在一段比較長既時間不能回到起點價格,其實都係虧損中,咁不如不投資,手持現金還好。而且每次定期投入既金錢時壓力會很大。

如果在牛皮市,平均成本法可能最能發揮作用,前提要考慮手續費成本。

每個投資物或者策略都要了解其好懷之處,才能好好利用。​


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

Long Call 操作

 上個月,見恆大(3333)由大約10幾蚊,一跌跌到大約5個幾,見恆大由高位,已經大跌超過7成,心諗阿爺冇理由唔救恆大,如果唔救,我估社會有一段時間不穩定,而不穩定,應該係阿爺比較怕既事,所有按道理恆大最後應該會冇事。

當時我諗,恆大就算不能回復到以前一半水平,應會有一下死猫彈,所以我就在當時正股大約5.5,開了1張九月尾LC6.5,搏正股升到或差不多6.5就平倉。當然到現在為止正股大約3,都冇出現死猫彈。今次LC6.5其實已經失敗,不過都係輸有限既操作。

同樣操作在早幾個月,維他奶以及新世界大跌時,自己都贏左大約50%付出金額。其實,大市間中都會有正股大跌超5%以上,之後有2—3%回彈既情況,只要計算好自己可以承受到幾多損失,起呢D情況用LC值搏率比較高。​


2021年9月7日星期二

给未來小朋友的信

 近排諗,自己寫blog既目的,除左記錄自己在投資上既心路歷程,也希望未來自己兩位小朋友長大後,如果有興趣了解投資,了解我,可以從中有所啟發,就算未必完全合適當時環境,也可做參考。

記得自己剛出來做野,我老豆同我講,有錢要買樓,按揭要做短年期,有錢要盡快還錢。當時自己唔識,現在有自己諗法,當然我老豆這一套應用到現在當然会吃虧。但係在我老豆既年代,係穩健精明的做法。

如果我老豆當年記錄一下他財務上的考慮,而且又傳到比我,我估我的财商可以再高D,因為可以吸收埋他當年的經驗。

我兩位小朋友還細,要讀懂我现在的文章可能要15年後。到時區塊鏈唔知是否已經成熟,已被各大行所操控,或是泡沫已爆破,成為歷史,有另外一D野投資?


2021年9月2日星期四

0成本套利

 最近研究緊加密貨幣,發現有可能做到0成本套利,但當然要承受風險。如果順利同成功,可以大約每月每承擔10,000風險,可以得到350, 唔知值唔值呢。主要風來自交易所或者hot wallet 供應商走佬。如果唔係,應該必賺。

2021年9月1日星期三

現金流倉(21)

 2021.8.31


NAV: $227.64 ( 7.01%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345.24
Cash: -$117.60

Dividend + interest: -$0.11
Realized option: $3.36

Total passive income: $3.26 (~17.17% p.a.)

今個月開始研究加密貨幣,原來都有好多方法賺取高息,例如做farming, stacking, 甚至放在中心化交易所收息也可以有10% APR 以上。如果放在liquidity pool, 可以有50% to 200%不等。不過做得Liquidity Pool, 貨幣匯率係一大風險,要減低这風險,唔知有冇類似option 的產品做對沖呢?要研究下。可能未來幾年投資既籃海会在加密貨幣上。另一風險當然在中心化交易所突然cap水走佬。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

現金流倉(20)

2021.7.31


NAV: $212.74 ( 1.97%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321.16
Cash: -$108.21

Dividend + interest: $0.00
Realized option: $4.89

Total passive income: $4.89 (~27.57% p.a.)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半杯水的啟示

 半杯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在乎知足與不知足的分別。知足既人睇到重有水所以開心,不知足既人睇到冇左半杯水,所以不開心。

我進入指數化投資都差不多年幾,可以話在2020年3月大跌市後才開始,所以未真正接受考驗。

指數化投資係被動式投資,大前提係承認自己不能勝過市場,所以在投資時,只会投資整個市場,即係投資整個股市及債市,不自己主動作分析而進出市場。其實操作非常簡單,其實係不用操作,買完後長期持有。用錢時就沽貨。

雖然操作非常簡單,但執行其實有點難,因為有点違反常理,尤其是自己心裡真心不覺得自己不能勝過市場的時候,也要買自己當時覺得自己不太睇好的板塊或地區。

我自己指數投資主要係買VTI, VWO, VGK, VPL, 其實已經等於全球巿埸。有幸自己在相對低位入市,所以買入到現在都是正回報。但最近中國科技股大震動,VWO跌了非常多。自己不禁会諗,為何當初不全部買VTI, 现在回報会多很多。

如果用回報先決的方式考慮,的確VWO大跌心情真不太好。但如果用風險先決方式考慮,就會興幸自己有買其他3隻ETF,所以還有正回報。可能有人話阿Q精神,這樣活得更開心,有何不可。正如積極擁有半杯水比消極擁有更幸福。



'

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赌博

 在我來說,人生每時每刻都在賭博,甚至每個人都有參與賭博,否則不能生存。

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是賭博,就係對於未來事情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定。其實未來既事情,一定不能夠100%肯定,所以每個決定都係赌博,都一定有風險,只不過係多定少。

例如過馬路,當然除了睇交通燈,差佬,也要睇車,之後才過馬路。但就算做齊全部,都不能確保100%安全,這樣,莫非不過馬路?一定不可能。

我估大部分人都覺得過馬路,食飯,出外,这些日常必須要做既事情,發生不安全情況或者因死亡机率非常低,所以這樣的賭博沒有問題。

相反,將自己出糧的錢,過大海買大細,我估大部分人都覺得有問題。因為这些事不是必須,而且輸錢机会大。

這樣,是否賭博,取決於這事件的必須性,及發生期望結果的机会率。對於事件是否必須,對於每個人,或每時每刻都不同,比較容易判斷。但對於期望結果發生机会率,可能比較難測量。

假如有個人早前開始失業,現在打算做小生意。在必須性考慮上,他確實有理由去創業做小生意。在期望可以赚錢生活的机会上,可能不確定性比較多,這個賭博事件確實難去決定是否執行。

在可見的將來,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的工資已經不能維持個人的衣食住行基本須要的時候,好有可能我們必須要做投資,博一博,從而改善生活。投資市場高手雲集,小人赢多人輸,我們或許要被迫進入這勝率不高的賭局。

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

虛擬世界

 已現在科技發展速度,未來與现在的變化應該很大。早排去書店睇到本書,書名已經不记得,講到20~30年後,有大部分既工作現在還未出現。諗下亦有道理,例如30年前,應該冇人谂過YouTuber 係一份職業,200年前,應該冇人知道飛機師係乜。

同樣地,好有可能20~30年後某些工種也會沒落。例如現在畫电影宣傳廣告畫的老師傅,現在買少見少,已經被电腦動畫所取代。

將來工種可能越來越少。在更遠既未來,可能不會再有職業,亦不須要職業。因為每個人一出生,就会直接進入虛擬世界,在這世界人類既所有需要都可以被滿足,包括被爱,金錢,尊重,性,權力,地位,這些都是刺激腦部所產生的結果。系統会按每個生命的特質,安排每個生命体最合適的虛擬世界,而且不斷地優化。

至於現實世界,將會有大量机械人維持人類的生命所须的實質能量,例如水,糖分,氧氣,等等。能量來源可能來自任何物質,因為到時科技已經發展到可以將任何物質轉換成能量,能量也可以換成物質,人類實体也不像現在的人有四枝。只剩下腦部及容納腦部的容器。唯一系統及机械人要處理既事情就係監察生命体在物理上的安全,以及在物質及能量不夠用時,計劃到另一個星系繼續生活。

如果宇宙有足夠大及有足夠時間,可能在某地方已經發生这件事。這是机会率的問題,就如我有一隻完整的手錶拆散成一大堆手錶组件,放在一個盒子搖晃。只要有足夠多次數,應該有可能搖到一隻完整的手錶。

或者其實我們由一出生已經在虛擬世界?系統已經優化了我們這一生?

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

運氣與技術

 在投資世界,有些人会說投資主要係靠運氣,有些人說係靠技術,有些人会话兩樣都有,只是兩樣佔的比例如何。

當然以上論述一定正確,因為已經包括所以可能性。就用自己作例子,初初買投資,乜都唔識,買股票時當然係靠運氣。到一段時間後及有点成積時,自己覺得已經有了技術,所以當時覺得自己不是靠運氣。之後繼續赢,當然更加肯定自己的諗法正確。直到有一排輸了比較多錢,才知道自己多麼無知,以為自己靠技術,其實係運氣。其實到現在我自己都唔知,自己有幾多靠技術,幾多靠運氣。但這樣不肯定也有好處,就係諗多D最懷情況,變相,控制注碼及風險。

其實要分辨某個活動主要是靠運氣或是技術是有方法,就是是否可以用自己能力使某活動失敗。例如擲骰子或揪啤牌鬧大,很明顯要輸都不太容易。所以这活動主要靠運氣。

又例如,要打一場羽毛球單打比賽,要輸给對方很明顯比較容易,所以這活動主要靠技術。

至於投資,如果要特登輸錢,對我來說,我估計未必可以好肯定做到。例如我今晚就去all in 買msft 今星期五到的250LP, 其實都有机会msft,今星期五会跌到250,只不机会好微,但不是不會發生。所以對我來說,投資有部分肯定靠運氣,但自己唔知佔幾多。

2021年7月2日星期五

現金流倉(19)

 2021.6.30


NAV: $208.63 ( 5.91%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341.14
Cash: -$132.39

Dividend + interest: $0.88
Realized option: $5.07

Total passive income: $5.95 (~34.25% p.a.)





2021年6月1日星期二

現金流倉(18)

2021.5.31


NAV: $169.99 ( 2.27% decrease) 

Total portfolio: $330.37
Cash: -$133.28

Dividend + interest: -$0.07
Realized option: $0.89

Total passive income: $0.82 (~5.00% p.a.)





2021年5月3日星期一

現金流倉(17)

  2021.4.30


NAV: $201.57 ( 7.43%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331.04
Cash: -$128.95

Dividend + interest: $0.13
Realized option: $4.70

Total passive income: $4.83 (~28.73% p.a.)





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

金錢是什麼?

 發明金錢既人了不起。有能力及可以利用金錢中唔同面向既人更加不得了。

金錢即乜?最簡單解釋係交易工具。交換物件或者服務既代幣。可以用來分別不同物件,事情既重要程度,或者稀有性。

金錢也可以賦予每個人一些力量,因為有錢人可以使須要錢既人做事。咁樣睇,金錢可以係控制別人的工具。例如企業老闆可以控制有知識既人或專才去做企業老闆想做的事。我們打工仔打工就係咁。

咁有錢人或者全球首富係咪有绝對既權力?他們應該也受制於政府吧,因為政策,法例可以影響到他們有的金錢,應該話可以影響到他們富有既排名,即係影響到他們能力的排名。

咁似乎政府有比較大的能力透過金錢控制人或其他国家因為政府可以增加金錢,即印銀纸去增加本国能力。弱国受強国控制。但強国也不見得比弱国好太多,因為債務上高負擔也使強国也受控於金錢的本身。

咁樣睇,金錢似乎已經變化成一種有魔咒既工具。每個人須要它,但太愛它,它会使你越受它的控制。例如近期回想呢一年發生的事,自己好想在投資上賺大錢。只係手機上同电腦上户口的數字大上大落,心情就跟著大上大落,實際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只係數字高低影響心情。又例如,早個月新聞也報導某些人因投資失利,跳樓自剎。其實真的不可以低估金錢對個人的負面影響。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現金流倉(16)

 2021.3.31


NAV: $187.63 (including $7.15 cash input, -3.22%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274.08
Cash: -$86.45

Dividend + interest: $0.32
Realized option: -$14.76

Total passive income: -$14.44 (~-92.33% p.a.)





2021年3月24日星期三

絕對價值 vs 相對價值

世界上是否有絕對價值既野?不論其他野既價值高或低,絕對價值都不變?我發覺應該冇。物品冇,貨幣冇,社會地位冇,連每個人既身份角色都冇。以我有限知識,所有事,物和人都冇。所有野都只係有相對價值,沒有絕對價值。

投資上都不用多講,價值都係相對。如果唔係,就唔会時刻價格不斷變化。事情也是一樣,對同一件事既價值觀,經歷了某些其他事情後,可能也会改變。例如在小時候學音樂覺得這藝術好有意義,但出來社會一段時間後,發現揾錢有意義D,音樂價值相對低了。

不過最近也發現,自己與身份角色上相同的其他人比較時,價值也有變化。當某君覺得其他人表現不佳,某君對自己評價会提高。自己自問近排沒有大變化,理應自己既價值應該沒有大變化。我認為應該係某君"發現"了我某些價值,所以我既評價忽然高了。就像價值投資人發現了某股票在市場上被低估。但如果某君明天覺得其他人比自己表現好呢?那明天我的评價也會相對降低。

可能這就是資本主義下,看人和事的必然現象。

在物理學上有绝對溫度,在絕對0度下所以粒子停止運動,係有定義。温度有絕對,但我諗價值只有相對。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

無知

自己最初接觸期權,係因為自己不懂分析正股既價值是否合理。所以用期權SP當作“安全邊際”打算去入正股。因為前幾年都係咁升市,所以幾本上係接唔到貨。久而久之,已經當期權係投資,而不是工具。之後有了自己一段時間在期權的統計,開始了自己的策略。這策略運用了幾年包括遇上2020年頭及月頭既大波動市况,都算有正回報。雖然自己策略做到有90%赢錢,只有10輸錢,但10%輸錢金額也不少。就今年賺既同上年年尾賺既錢,今個月輸曬。

除了金錢,幾個月花在投資既時間當然冇了。其實自己也有些目標想達成,呢個月自己在想,花了心力和時間在投資[賭博]上不是很值得。而且自己也給投資控制住,真可笑。

其實勝率高既策略有個盲點,就係以為自己策略完善,忽略了輸既時候輸幾多。以為自己可以控制止損,但其實係唔得。如果策略上確定性偏高,但不是100%確定,有時候就會掉以輕心,非常危險。

對於自己高估自己有能力控制止損,其實係唔得,其實就係無知。

賭大細(不計圍骰),買大或細,出現机会率各50%。如果賭10次,買10次大,嬴既机会係5次既机会不一定係100%。或者諗買10次大,不一定赢5次,可能係又可能唔係。那麼買1000次呢?買10000次呢?理應越買得多次,勝率或者越接近50%(只係我估計)。如果这推論正確,最開始買大既幾十次理應有可能連續輸錢。投資人如果唔係無限资金,在賭大細赢就贏$1, 輸也輸$1既情況下,也有可能玩幾十次大細就已經沒有錢了。

不確定性,或者接近肯定但不是100%確定的赌局,風險始終存在。相反如果有100%確定,那麼就不會有賭博,因為不會有對家。

在不確定性存在既情況下,我估認為自己無知比較有利。



2021年3月2日星期二

現金流倉(15)

 2021.2.28


NAV: $193.86 (including $32.15 cash input, 17%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184.36
Cash: $9.48

Dividend + interest: $0.03
Realized option: -$3.76

Total passive income: -$3.73 (~-23.07% p.a.)
二月尾股市大調整,加入支金增持指數基金,對我來說市場恐慌,只有指數基金可以令我安心不斷加倉,越跌越加,而且可以晚上訓到覺。亦都係指數基金可以99%安心應用Dollar cost averaging 方法入市。
三月一日收市,總倉位價值亦回復到二月中水平了。





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

資產價值

我係一個普通到不可以再普通既打工仔,即係隨便在街上揾,都一定揾到類似我嘅一般人。

所以在我眼中看到既同理解既資產,應該同大部分人理解既差不多,都係物業,股票,債,貴金屬,貨幣等等。而且對這些資產既看法應該也差不多,例如物業比較穩定,股票比較波動,自己身處地既貨幣最穩定等等。

前幾天,新經濟股大跌,舊經濟股升市。我自己持有部分新經濟股,所以這幾天心裡想法有些改變。亦都使我諗一諗價值的觀念。

我持有既Tsla大跌,其實係唔係我理解錯誤呢?Tsla價值冇變,只不過係美金這幾天相對這股票大升。係美金急升。但我自己覺得這股票前景冇變,只不過係美金因為10年国債既Yield 升左,所以急升。估計美金應該也會再升多少少,所以用Tsla買入美金。昨晚10年国債Yield 回落少許,於是"止賺"美金換返部分Tsla.

整個過程,雖然都係賣出Tsla,  之後再在低位入Tsla, 但係想法有所不同,心裡壓力也少了一些。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Long option 的策略 ( 檢討)

上兩個月開始用改良板的long option 策略,本來成效不錯。但到今個月long option既正股横行及回調,unrealized profit比上個月少了不少。其實同持正股心態有些類近,都係很難分辨幾時平倉。但係long position 又多一重考慮就係有時間既限制。要在指定時間內決定行使或平倉,其實都係短炒正股。

相反short option 既表現在同一正股下非常好,但short options 既profit唔夠 cover long option既unrealized" loss" (其實都唔係loss只係賺少左) 。

似乎要熟習long option既實際操作還有一段距離。

2021年2月1日星期一

現金流倉(14)

2021.1.31


NAV: $165.70(including $14.29 cash input, 13.79%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164.42
Cash: $1.26

Dividend + interest: $0.02
Realized option: $9.51

Total passive income: $9.53 (~69.00% p.a.)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

Long option 的策略 (改進板)

在<Long put 的策略>及 在<Long put 的策略之反思>中提到自己做Long option 時用的策略就係將做short 的策略相反來做,經過一段時間自己的觀察,唔係太work. 主要係超短期極難正確判斷方向。

所以最就住呢個缺點,改用較長到期日Long option, 及較價外option。用較長到期日Long option係因為自己實在難估計短期正確方向,但遠期方向比較易估。因為選擇較長到期日option, 所以付出成本又貴了。於是選擇較價外option, 從而減低成本,及減低最大損失。

例如最近,我在21/12/20 Long 18/6/21 到期的$1000 Tsla call (當時正股660), 付出Usd3700。之後在4/1/21 平倉,這call當時價是usd6600 (當時正股720)。realized profit = usd2900 (78.38%)

如果21/12/20當時我直接買6股Tsla, 成本usd3960,。在4/1/21用720賣出,profit 係usd360 (9.09%)。在回報來說,用LC 策略遠比用正股獲利更多,但如果有捐失,也比用正股多。由21/12/20至18/6/21其間,正股由660跌至的機會很微,但call option 跌到0機會係不少的。

對我來說,因為call option隨著時間越近到期日,call option 價值就趨向0,以及option 的高波動性,所以須要更高的回報。

這樣高回報,輸盡是0的long option方法,再配合自己記錄的勝出機會率,應可以整合出自己long option 的策略。



2021年1月5日星期二

賣樓(續集2)

上幾篇《賣樓》及《賣樓(續集1)》講到地產代理提出的三贏方案,其實都是大家都共贏。

讓我再重複這方案,是咁樣的:就係新買家用交吉形式買物業,成交後即日當新業主租比我租客,這樣對我來說,成交前我亦照常有租金。對租客來說,租客照常租用單位,不用搬屋費,再比錢agent 搵租盤。對新買家來說,雖然遲了入住該單位,但同時,新買家可以收住租金先。

最後講下我关於賣家的體驗。初期一切順利。直至到兩個幾月後,租客忽然揾我!租客租左我樓幾年都係揾左我兩次,平時不會搵我。今次搵我,重要係差不多到成交期搵我,一定唔係好野。

租客揾我,話間屋現在非常殘舊,油漆剝落,要求減租。我當時諗,其實租客都很聰明,在這時間提出這要求。第一,減租我只可以減一個月比佢,佢應該搵新買家傾,但佢仍搵我傾,即係想搵着數。

對於我作為賣家來說,如果租客直接同新買家講間屋又殘又舊,係有機會影響到新買家既買樓決定,新買家可能會諗,第一,呢個租租客未必係好租客。第二,間屋又殘又舊,是否做錯決定買入這單位?

對於我來說,買賣合約係交吉成交,如果成交時未能交吉,我係要賠償的。

諗到這裡,心中一寒,自己要承受風險不少。諗左一陣,於是向代理了解新買家是否已經搵到銀行做按揭,因為如果新買家未做到按揭或者最worst-case 銀行唔批他按揭,他好有可能用我未能交吉單位的理由不成交,要求我賠償。

其實租客搵我攞着數,間接提醒我這個最worst 既可能性。

向代理了解到新買家已經做好按揭,我就減左一部分租比租客,免生枝節,最後,順順利利完成成交。今次賣樓對我係個好寶貴既經驗。


2021年1月4日星期一

現金流倉(13)

2020.12.31


NAV: $145.61 (8.37% increase) 

Total portfolio: $122.37
Cash: $23.21

Dividend + interest: $0.41
Realized option: $4.01

Total passive income: $4.42 (~36.43% p.a.)
指數基金為我既倉貢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