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

輕井澤

 因為要清今年的假期,聖誕節我們又不會去旅行,所以老婆批准我自己去日本輕井澤。

行開一下獨處當然好,可以整合自己一些思緒,或者是問題。其實自從大約四年前轉了工作,生活輕鬆了,但隨之而來是生活也失了点方向。自己工作揾到点錢,但沒有挑戰性,亦不是長做長有。所以呢四年都去轉研不同事物。最近亦都完成了些目標。但之後又怎樣呢?

始終還未谂到。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移民選擇權

我覺得對散户來說 option 是比較公平的投資工具,因為散户可以買入或者賣出 option, 買方可能睇好/淡某投資物,又可能想為某投資品買保險。而賣方就願意接受買方既風險,收取保費。

生活除了投資有選擇權option, 有些決定也有類似option 既性質。

話說英國5+1BNO visa,可能加價,可能落閘。對於留港沒有想過移民既人,其實沒有关係。但對於打算移民,在一,兩內移民英國既人就有影響。加價還可以接受,但萬一落閘取消5+1BNO visa, 影響甚大。

其實我早前已打算等細女升上學,再睇下她是否適應,同埋等自己大约兩年後合約滿了攞埋約滿酬金後再作移民英國既決定。但近排開始擔心英國在不久將來会取消BNO visa。所以決定現在開始申請BNO visa 先,兩年後再決定移唔移民去英國。

咁樣就等於我Long一個移民英國既選擇權option。到期日5年,期權金一家大細現在大約HKD110,000。五年內唔行使,呢張option 就expired。

同真正option 有点不同,就係我唔可以將我既option 賣比其他人。這筆付出既期權金就純粹是英國取消BNO visa 既保險。看似很浪費,因為第一,自己一家都夫決定是否真的移民,第二,就算兩年後移民,我們也要extend BNO visa, 再便一筆錢。所以大部分人係打算去移民才申請。

但另一方面方想,Long option, 最特别之處在於當投資物價格變動令option 深入價內,呢張option 既價值会倍升。所以如果touch wood, 英國真的兩年內取消BNO visa 政策,到時我已批准的BNO visa 價值就等於升值好幾倍。問題係要判斷用HKD110,000 買個保險值唔值。


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

賣自住樓?

大約在2021年,我賣了投資用的住宅樓,自己既自住樓点樣都唔賣。

到了今天,自己覺得香港環境趨向變得更差(其實係主觀判斷,我估沒有人能100%確定吧, 或許全球環境也有這趨向吧),所以有意念將自住樓賣出。

我覺得自住樓係比較有趣的資產, 當中包含投資本質之外,也是一種生活必須品。如果是用來投資的物業,在投資者角度來看,就只有投資本質。在決定買或賣的時候,只要判斷未來有冇升值潛力,有冇為自己制做現金流,在市場上有冇比物業更好的投資物。單係這幾個考慮因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至於自住樓,除了考慮以上因素,又要考慮未來租金会否上升。再長遠D,將來是否須要再買入自住樓?自住樓是否可以繼續對冲租金上升?我自己都唔知。

當然如果睇現在情況,發展商投地既地價有向下既趨勢,利息增加,公型房屋既供應阻力比以前少,又有大量中產賣樓移民,種種因素都指出樓市向再上機會会不大。單係利息上升這因素,現在港元定期年息有差不多3-4%,一般住宅樓既yield 只得2-3%, 簡單去諗,住宅樓既yield 要有3-4%才吸引投資者入市,理論上租金升,樓價跌才會使令yield 去到3-4%, 可能兩者同時出現而程度不同,可能只係樓價跌,可能只係租金升,可能我估錯。

將來既事太多變數,這樣就只有假設兩年後樓標升跌,對我既資產淨值既影響。當中我会考慮到以下因素:

如果hold住自住樓,我須要付出1. mortgage 利息,2. 大廈管理費,3. 差响地租。

如果現在賣走自住樓,我不須要付出以上費用,而且因為有一筆新資金,我會有4. 定期利息收入,但係須要付出5. 兩年租金,及6. 買賣樓的律師費,經紀費,再買樓印花稅等(假設我兩年後会買番同一類型樓宇。

用excel表計列出兩年後在樓價升跌既情況下,比較"hold住自住樓既NAV扣除1, 2, 3 既費用" 和"賣出物業後新資金加入4, 扣除5, 6"

結果發現如果兩年後樓價跌10.6%, "現在hold住自住樓"比較"現在賣走自住樓,兩年後買番",對於自己資產沒有太大分別。這是因為hold 住自住樓,面對物業貶值,但同時間,賣走自住樓,面對賣樓買樓經紀费用及買樓時的印花税。另外,也要考慮,萬一樓價恃平或上升之情況。雖然現在來說可能性不高,但如果發生,這個風險可不少。

當然每個人情況都唔同,因為我既樓價,按揭成數,利息都不同。對於我來說,現在賣走自住賣又未必有太大著數。


2023年7月5日星期三

錯過MSFT , TSLA 大升的機會

回顧2023年前半年,以前既自己一定会諗,自己錯過了好多投資機會,如果大量買左MSFT, TSLA, 現在就哈哈哈... 

其實咁諗係有個大前提,就係:预测到MSFT 等科技股会升不是那麼難,自己其實可以做到,只是自己沒有用心投入時間研究。

現實係沒有人可以100%準確预测。假如半年前可以80%確定MSFT , TSLA被低估,其實重有20%不確定,甚至係只得10%不確定,合理的投資人應該会按自身既風險接受程度,去分配投資份額。何況要80%確定某某股票走勢,除了高手,我自問沒有此能力。

所以半年前我自己根據自己對MSFT ,TSLA 既估值,買入了這兩隻股票。當時MSFT 既市價低於我自己計算既估值10%,所以買入。至於TSLA, 當時市價重係高於我既估計,但因為TSLA跌得很殘,所以也買入。因為自己知道自己既估算都不是太確定,所以買了非常少量。

作為一個合理的投資者,我在MSFT升超過我自己估算15%後賣走了,之後將資金轉入指數ETF, 至於TSLA, 因為買入時的價錢已經高過我既估算不少,所以只係憑感覺賣走。雖然兩隻股票都有賺錢,但買入金額不多,賺的錢也不多。

其實同一時間,我對GOOG也進行估值,我在GOOG低於10%時買入一些,現在價格差不多去到我自己的估值。現在還在持有中。

自己係價值投資既超級新手,有很多事重要學習。我覺得價投既重點係要睇到某資產既將來價值,而唔係歷史價值,所以我計算既估算只能參考。

至於我是否真的錯失了MSFT , TSLA 大升的机会?其實重點不是考慮這問題,而是要考慮MSFT TSLA 是否值得現在用這價錢持有或買入。


2023年6月9日星期五

達克效應與投資

達克效應是什麼呢?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指在特定領域能力較差的人可能高估自己的能力。通俗D講就是知少少扮代表,唔知醜比人小。這現象是因為自己對某個領域的了解不足,而產生過高的自我評價。這種現象在投資領域中也存在,投資者可能會因為自以為懂得很多,而在投資決策上做出錯誤的判斷。

對於許多投資新手來說,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經驗,卻因為自信心過高(愚蠢的山峰)而想要一夕致富。就是因為沒有掌握足夠的基本知識,反而為了追求高回報而錯失了風險控制,在市場行情下跟風購買,最終承受了巨大的風險。

當這些初學者開始學習和了解投資(或者說輸了大錢後),隨著他們對市場和投資的知識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自信心的低谷(絕望谷底)。因為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市場的複雜性,從而對自己能否在投資領域中成功的信心產生疑慮。在這階段,有部分投資者会選擇放棄投資,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缺乏投資知識。但其實是剛剛相反,他們的投資知識比第一階段的初学者高。

如果沒有放棄,隨著進一步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這些投資者的知識和技能也會不斷提高,信心也會逐漸回升。他們可以更加自信地進行投資,也能更好地控制投資風險。

總之,達克效應在投資領域中容易發生。投資新手常常因為自信心過高而忽略了風險控制,從而承受意想不到的損失。然而,了解達克效應,我們在其他領域上也很幫助,使自己處事更合乎中道。


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

日出康城事件

 日出康城呢單拆主力牆我又講幾句。話說日出康城某個單位將部分主力牆拆除加個門上去。這個動作當然極危險啦。當中又涉及好多parties 有業主,有管理公司,有設計公司,有承建商,有其他日出康城的業主。

究竟邊個有責任呢?要答呢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講解下,如涉及拆主力牆等這些工程,根據建築物條例第14(1)條, 該工程必須要得到屋宇署批准及同意才可以進行。如果沒有根據14(1)條就展開工程就是違法。咁違左乜野法呢?原來根據建築物條例第40(1AA)條,任何人明知而違反第14(1)條,即屬犯罪。就係違反左呢一條。

呢條條例重點係"任何人"及"明知"這兩個詞語。"任何人"可以或者可能係業主,管理公司,設計公司,承建商等等有涉及的parties, 而"明知"就很難用表面去判斷。

講到"明知",是否以上parties 都可以分辨到涉事的牆是主力牆?首先拆除不是主力牆的牆(如果不是太高,也沒有影響了其他建築物條例),基本上是豁免工程,即是不須要根據14(1)條向屋宇署申請批准及同意。咁以上parties, 

按常理來說,設計公司,承建商最有可能知道是主力牆,而且也知道要向屋宇署申請。管理公司也可能知道。但這些都是推測。

咁業主又是否沒有責任呢?照計一般業主應該沒有分辦主力牆及是否須要向屋宇署申請的能力,但設計公司会否已經向業主講解了這樣的工程须要聘請專業人士,問他們是否需要向屋宇署申請?或是業主為慳錢不再聘請專業人士去攪清楚這事?如果是這樣,業主也難以逃避責任。

咁管理公司呢?是否有人員在工程期間入內巡視?這巡視的工作人員是否也有這樣的知識去判斷主力牆與否?須则,管理公司在這工程中沒有利益的一方,按理也不該有責任,但是他們是有能力停止相关工程,以及他們是大厦公契,及建築物管理條例下的building manager, 他們也可以運用他們的力量阻止這不合法的工程(大前堤是他們有足夠能力去判斷主力牆及是否须向屋宇署申請)。

似乎关鍵位在於"明知"這字眼,只要清楚判斷到各parties是否"明知",責任就能清楚確立。

最後,最無辜的是同一幢大廈的其他業主,如果他們有在買賣樓宇過程中,準買家知道這新聞後不想交易,不論準買家是否须要撻訂,這些業主如果已準備移民,現在成個計畫而且受到影響,他們又会否可以向涉事單位業主,設計公司,承建商,管理公司提出民事訴訟?


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一詞在投資上大家都知道是什麼。這現象說穿了就是害怕別人得的比自己多,比自己好。這樣,股價很多時因某些利好消息,短時間升很多,之後落回一個比較合理水平。

FOMO不止在投資出現,日常生活也一樣。話說早幾年don don donki 在香港開店,大排長龍,現在基本上不须排隊也可以隨時入去。不是因為店內商品質素差了,款式少了,而是FOMO心態沒有了。

昨晚同舊同學食飯,好耐冇見,大家都有小朋友。講起教育,他們的小朋友都讀国際學校,而我自己的小朋友讀普通学校,自己有點覺得比下去。有FOMO的感覺,當時係想我小朋友都有机会讀国際学校啦,但我們一家的經濟又未必可以afford 兩個小朋友讀到高中,之後到外國升学。不過再諗多D,其實一個人的將來会点發展,都重有好多變數,作為父母盡力提供比較好的環境給小朋友就已經足夠。真的不應被FOMO騎劫。

咁FOMO是否不好要將它清除?我覺得不是。從好處來看,FOMO会讓人保持不斷學習和成長的動力。他們會關注各類型的活動和資訊,透過學習、交流和分享的過程,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價值。

總結來說,要發揮FOMO的好處,必須掌握度的平衡,關注重點和方向。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價值,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3年4月13日星期四

考驗

 考驗呢家野做學生時一定會遇到,測驗,考驗就是一種對於學生吸收知識的評估方法。考驗是否必要?對於學生,可能係必要,因為学生經過考驗後,老師能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明白老師所教的学術。

長大後,結婚了,兩夫妻又是否需要考驗呢?如果夫妻不能順利經過考驗,之後真係返唔到轉頭。

認識一對夫婦,他們一家連同兩位小朋友年幾前,移民去英國,幾個月前得知,這對夫婦離婚了。雖然不知道是否與移民有關,但我谂他們一家去了新環境,唔多唔少都會多了考驗。是他們原本已經关係不好?或是他們不幸遇到在香港不曾遇到的考驗,例如在英國生活初期兩夫婦不用返工但又有經濟压力?真的不知道。如果他們沒有移民到英國,現在他們還是夫婦?或是將來有一天,他們還是会離婚?

為何我會想起這對夫妻這件事?事关上個星期,我自己一家去旅行,在旅行中我們兩夫婦為了一些事爭吵。其實有了小朋友後我們兩夫婦都好少爭吵。這爭吵當然讓大家更了解大家,同時間亦增加了矛盾感,因為說到底都是大家性格不同所致。因為有一大段時間没有爭吵,這爭吵顯得更加強烈,

考驗是否真的有益處?我不知道。

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

Additional Tier 1 資產

最近AT1 這話題非常heat, 於是我由跟風寫下。

AT1資產是一種由金融機構發行的投資工具,目的是籌集資金以保護金融機構自身免受損失。你冇聽錯,是投資者保護金融機構。有些AT1資產的條款和條件中,規定了如果金融機構資本水平低於一定水平,金融機構可以選擇不支付利息或不履行償付義務。此外,如果金融機構遇到財務困難或債務違約等情況,它們也可以選擇暫停或永久停止派息和還本。有的,可以自動轉換為股票。所以投資者有機會及有可能會失去部分或全部投資。因此,AT1資產通常會支付較高的利息率,以反映其風險水平。

咁AT1 資產對於金融機構有什麼用呢?其用途在於提高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水平。AT1資產是在2013年巴塞爾III資本協議中正式引入的。該協議是國際銀行業監管機構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為加強金融體系穩定性而制定的一套監管標準,旨在提高銀行業的資本要求,以減少金融風險和資本不足風險。AT1資產被視為符合巴塞爾III資本協議標準的一種資本工具,旨在增加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本水平,以應對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和壓力。在銀行或金融機構面臨壓力或風險時,AT1資產可以增加其資本總額,幫助其符合監管機構的資本要求。

簡單來說,是投資者用他們的金錢來保護金融機構的安全。金融機構就給予比其他差不多投資評级的投資物更高的回報。在我來看,有點像風險轉移。其實有絕大部分投資物也是這樣運作,股票,債卷,期權,保險等等。不過AT1資產相對於股票,債卷,期權,保險等投資物應該不是太多人了解及明白,尤其是呢個月之前應該更少。

其實投資都係盡量去了不解要投資的投資物的風險,更重要係要知道自己一定有自己都谂唔到的風險。這樣才會懂分散投資,降低注碼。

我自己有不斷學投資知識,有時会覺得自己識多了,不自覺会覺得自己睇到更多机会,但是要常常提自己,看不到的風險才是最致命。


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再談指數化投資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投資方法,它的核心是追求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這種投資方法的基礎是購買一種代表特定市場或行業的指數基金,這種基金的表現會隨著指數的表現而變化。指數基金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投資工具,因為它們通常具有低費用、廣泛分散的投資組合和長期的良好表現。

指數化投資的主要優點是降低了投資的成本和風險,同時也提高了投資的可預見性。由於指數基金通常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管理,因此投資者不必為高昂的管理費用和交易費用而擔心。此外,由於指數基金通常投資於廣泛分散的資產組合,因此風險分散也得到了提高。最後,由於指數化投資通常是長期投資,因此其表現更具有可預見性和穩定性。

儘管指數化投資具有許多優點,但它並非沒有缺點。例如,指數基金通常不會有超額回報率,因為它們追求的是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而不是超越市場。此外,指數基金通常是通過跟踪指數來實現投資的,因此它們可能會在某些方面表現不佳。例如,在某些時候,市場可能會出現不平衡或不利的趨勢,這可能會對指數基金的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總之,指數化投資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投資方法,可以降低投資的成本和風險,提高透明度和可預見性。投資者應該了解指數化投資的優點和缺點,並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

消失的職業

 科技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影響著職場的變化。在未來的20年,一些傳統工作的需求將會下降或消失,例如銀行行員、收銀員和出租車司機,這些職業的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系統或線上平台取代。

但同時,隨著新興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出現,也將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例如虛擬現實設計師、人工智慧倫理師和資料隱私專家。這些職業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是過去所沒有的,並且是未來所必須的。

因此,在未來的職場中,個人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以適應職場的變化。同時,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也需要共同努力,為未來的職場做好準備,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總之,科技的發展將會帶來職場的變化,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的職場。

ChatGPT 可能取代Google

 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開發的一款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它可以透過文字輸入或語音輸入與使用者進行互動。相對於Google等搜尋引擎,ChatGPT基於自然語言處理,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使用者的提問,並且能夠提供更加詳細和全面的答案。這讓ChatGPT逐漸取代了Google在人們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時的地位。

ChatGPT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會基於不同的策略。首先,ChatGPT可以利用其廣泛的知識庫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提供線上客服服務。企業可以使用ChatGPT來為其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客服解決方案,提高溝通效率和解決問題的速度。ChatGPT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客服效率和準確性,從而為企業節省成本和提高效率。

另外,ChatGPT還可以利用其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提供智能語音助手服務。隨著智能家居和物聯網設備的普及,ChatGPT可以成為使用者控制這些設備的主要工具。使用者可以使用語音命令告訴ChatGPT打開燈或調節溫度,從而使智能家居更加智慧化和便利化。

除此之外,ChatGPT還可以在其他領域發揮作用,如自然語言翻譯、語音辨識等等。ChatGPT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可以根據不同領域的需求進行定制開發,提高工作效率和溝通效果。

總的來說,ChatGPT作為一款新型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已經開始在各種應用中取代Google,並且在未來可能會繼續擴大其商業模式。無論是線上客服服務還是智能語音助手服務,ChatGPT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效率。

2023年2月17日星期五

恐懼與貪婪

 恐懼與貪婪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由我們作為BB到我們大個變成成年人,我們都要面對。如果是有投資,这人更加要去面對。

恐懼可以話學習中必要的原素,而且係另人最快學懂一件事的方法。有小孩的人就知道,如果有個小孩玩电制,最快令他不做这危險事情方法就係立即罰他,使小孩產生恐懼,那麼下次小孩就不再玩電制。如果沒有人罰这小孩,小孩玩电制觸电,如果未死的话,他也會因恐懼而學懂。

因恐懼而學習效率比較高。其實我們香港教育就是這樣(其他国家我唔知道),學生做工課,重点放在有冇寫錯字,計錯數,答錯題。只要有扣分制度,就会產生恐懼。恐懼(不想被扣分,不想被老師,父母罰)令學生努力学習。出來社會做事情況也是一樣,恐懼(不想被炒, 不想被上級訓話,不想被別人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令員工努力工作。這恐懼机制雖然效率高,但须要不斷輸入恐懼,或者要輸入一個足夠大既恐懼,這個人才可以繼續做好做對事情。試想下,如果学生学習好像在幼稚園這模式,不用計分,快樂學習,我估有大部分学生就不會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学科,有些学生什至乎乜都唔識,整體学生的成積可能比較參差。出來社會工作的人大部分人也許不會这麽努力,整體公司輸出会減少。

至於貪婪,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沒有它,全世界將會停止運作。貪婪這词太負面,或者稱它為理想,目標,獎勵。我細女對跳舞有興趣,因跳舞令她覺得自己可以好叻。說穿了也是貪婪机制的運作。因為她想得到獎勵(令自己多D自信), 所以不用逼她,她自己就會去跳。出來社會也一樣,我身邊有個朋友他興趣就是設計,他工作也是设計,他熱愛他的工作,所以他在他的公司做得很成功,又得老闆歡心。

總括來說,在我們都想做好事情的大前提下,恐懼机制效率高,而且大部分情況都須要,也要不斷輸入恐懼。相反,貪婪机制效率就不太好,適用情況也較少(我上段舉的例子對大部分人應不是普遍現象),但一但進入貪婪机制,基本上不须要再輸入,因為這個机制係一個正回饋机制,自己可以一直loop。




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2022年投資表現

2022年過來了,投資成積當然是差勁。因為當中有資金频繁地進進出出,所以我自己都不太懂怎樣計算損失或利潤。

IB 顯示2022年既Time weighted rate of return  係-38.04%, 同年既全球股票市場回報為-18%(用VT 來代表全球股票市場)。我差過全球股票市場回報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倉位不是全部都是VT這隻ETF, 第二,因為在VT跌到差不多最底時,走了大部分,但在上升時未有補回,皆因市場情緒太負面,我自己也受影響。完全休驗到指數化投資中不要Time the market的難度。第三,操作option將2022整年本來的利潤變成虧損。都係果句,short option係上得山多終遇虎的遊戲,而且容易上瘾,最快戒掉既方法係要輸一筆自己覺得比較多的錢才成功。

其實2022年11月之後,我都少左晚晚去留意個市,多左時間與小朋友相處。諗起初初投資時的初衷係想籍投資去換取更好的生活,但事實係我之前用的投資方法犧牲了我晚上的時間外,也犧牲了我個心中的重要位置,換來的是不確定的回報,今年是虧損,我覺得不值得。

2023年1月9日星期一

2023年投資容易了?

相對於2021年,2022年投資上困難了不少。來緊2023年投資都應該係困難重重。真的嗎?

如果繼續在香港生活,如果重有份工作,只要不貪心,投資應該容易了很多。因為現在只须做定期存款,或是買美國國債,就可以有4-5%年利率。早兩年要有4-5%年利率的回報,要承擔相對高的風險。現在基本上,4-5%一定係回保本。

有些人話,現在可以有4-5%無風險回報,係因為通脹已經大過4-5%。我去统計處睇下香港CPI數據,發現2020年到2021 CPI 大約升左1.5%, 2021年到2022年大约升左2.56%。同4-5%都有点距離wow。太好了,這些人錯了。再者,係咪真的做定期就可以在香港跑赢通脹?

如果感諗又可能太天真了。CPI數據係歷史,做定期或国債的利息是將來一段時間才收到。在決定做定期到真的收到利息中間這時間,通脹可以升高多過4-5%。如果真的這樣,做定期或國債都你会跑輸通脹。

對於我來說,2022年之前,投資假想敵是股票市場整體表現,如果成積高於股票整體市場,就係叻,相反就是差。如果不想做差的人,可以考慮指數化投資。(其實超過大半的人投資係差過整體市場,將比較時間拉長,這現象更加明顯,所以指數化投資係相對比較理性的投資方法)

2022年之後,投資假想敵是通脹,如果成積高於通脹就算叻,相反就是差。如果不想做差的人,是否應該做定期或國債?我覺得又不能確定的,因為決定做定期或國債時與收到利息中間的時段,通脹不能確定。我自己唯有做短期,例如3個月的定期或國債,減少這不確定性。

2023年的投資是否困難了?我覺得係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