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2022年投資表現

2022年過來了,投資成積當然是差勁。因為當中有資金频繁地進進出出,所以我自己都不太懂怎樣計算損失或利潤。

IB 顯示2022年既Time weighted rate of return  係-38.04%, 同年既全球股票市場回報為-18%(用VT 來代表全球股票市場)。我差過全球股票市場回報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倉位不是全部都是VT這隻ETF, 第二,因為在VT跌到差不多最底時,走了大部分,但在上升時未有補回,皆因市場情緒太負面,我自己也受影響。完全休驗到指數化投資中不要Time the market的難度。第三,操作option將2022整年本來的利潤變成虧損。都係果句,short option係上得山多終遇虎的遊戲,而且容易上瘾,最快戒掉既方法係要輸一筆自己覺得比較多的錢才成功。

其實2022年11月之後,我都少左晚晚去留意個市,多左時間與小朋友相處。諗起初初投資時的初衷係想籍投資去換取更好的生活,但事實係我之前用的投資方法犧牲了我晚上的時間外,也犧牲了我個心中的重要位置,換來的是不確定的回報,今年是虧損,我覺得不值得。

2023年1月9日星期一

2023年投資容易了?

相對於2021年,2022年投資上困難了不少。來緊2023年投資都應該係困難重重。真的嗎?

如果繼續在香港生活,如果重有份工作,只要不貪心,投資應該容易了很多。因為現在只须做定期存款,或是買美國國債,就可以有4-5%年利率。早兩年要有4-5%年利率的回報,要承擔相對高的風險。現在基本上,4-5%一定係回保本。

有些人話,現在可以有4-5%無風險回報,係因為通脹已經大過4-5%。我去统計處睇下香港CPI數據,發現2020年到2021 CPI 大約升左1.5%, 2021年到2022年大约升左2.56%。同4-5%都有点距離wow。太好了,這些人錯了。再者,係咪真的做定期就可以在香港跑赢通脹?

如果感諗又可能太天真了。CPI數據係歷史,做定期或国債的利息是將來一段時間才收到。在決定做定期到真的收到利息中間這時間,通脹可以升高多過4-5%。如果真的這樣,做定期或國債都你会跑輸通脹。

對於我來說,2022年之前,投資假想敵是股票市場整體表現,如果成積高於股票整體市場,就係叻,相反就是差。如果不想做差的人,可以考慮指數化投資。(其實超過大半的人投資係差過整體市場,將比較時間拉長,這現象更加明顯,所以指數化投資係相對比較理性的投資方法)

2022年之後,投資假想敵是通脹,如果成積高於通脹就算叻,相反就是差。如果不想做差的人,是否應該做定期或國債?我覺得又不能確定的,因為決定做定期或國債時與收到利息中間的時段,通脹不能確定。我自己唯有做短期,例如3個月的定期或國債,減少這不確定性。

2023年的投資是否困難了?我覺得係困難了。



2022年11月24日星期四

保險

保險是一樣很特別的產品,據說係原自於十七世紀時,一班有錢人對某隻船出海能否平安回來作賭博,考自己眼光,自己對未來的預測。本來是比較負面的東西。後來有D有錢人諗,既然有人会出錢去買某船能否平安回來,咁不如直接同擁有船的老闆開條件:如果你隻船不能平安回來,有錢人比錢船老闆,如果船能平安回來,船老闆比錢有錢人。這就是保險既初形。當中有風險轉移的元素在內,也有賭博成份。

現在的保險(我指的是純保險)我想也沒有什麼賭博成份了,保險公司不會與投保人在對赌,賭賭投保人身体是否健康。保險公司是跟據數據評估投保人的患病或意外的風險,將風險量化再加利潤,再叫投保人買。現在保險沒有賭博成份,因為大多數保險公司是有數據支持它們的保險費,是赚錢的,它們不须與投保人賭博。投保人只係賣出自己可能面對的風險加利錢給保險公司。

在投資上,如果買A公司股票,有點像與A公司對賭A公司是否經營好及A公司股債会反映公司表現,考的是眼光。在投資人角度看,投資人就像十七世紀的有錢人與船老闆的對賭,A公司經營好,投資人有回報,A公司不好,投資人賠錢。

如果進行指數化投資,即投資整體市場。在投資人角度來看,投資人就像保險公司,投保人就像市場上所有上市公司,投資人只取市場回報,不會與他們賭博。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夾息

 呢排發現有個夾息机会,只要有記性,準時還款,就可以無風險增加被動收入。

這操作大前提首先要有供樓既mortgage link 戶口,這户口如果放錢落去,現在可以有大约2.75%活期年利率既利息。

之後申請MOX bank 網上銀行户口,將自己借錢金額提升到多於$80000。

操作非常簡單,首先用轉數快從Mox credit 户口透支$80000到自己mortgage link 戶口。mortgage link户口每月就会產出$80000x2.75%÷12=$183

接著每月8号之前從自己mortgage link 戶口轉錢番去MOX credit 還款。同一天再用轉數快從Mox credit 户口再透支$80000到自己mortgage link 戶口。這樣一直loop, 每月loop, 只要mox bank 不修改policy 就可以不用拿錢出來,每月有$183, 須然錢不多,當幫補下上網費用也好。

為何咁神奇?是咁的,mox credit 這個循環貸款会收兩種收費,第一種是手續費1%,係透支果刻就立即要支付,但如果你透支$80000或以下就不用支付,即係你透支$80001, 只须支付$1的1%=$0.01。第二種收費是過期還款收費,每筆借款会有最長56天免息還款期,為了使自己易於操作,只要每月還款就不會超過56天還款期這紅線。過期還款收費是這樣的,如果今個月7号透支$80000, 但下個月8号前未及時還款就會收取大约12%年利率罰款。所以操作金額用$80000, 每月準時還錢,再立即再借出$80000, 這$80000会從新計算免息還款期。

所以這操作主要係記性,記得準時還款。如果有興趣可以用我優惠碼NKD97Z,或用以下既這link https://mox.com/zh/invite?code=NKD97Z 開户,我同你都有著數。





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

驕傲和謙虛

剛出來社會做野,老爹同我講,有錢就儲存起來,之後去買樓,不要借錢太多,太長時間,盡快還錢。到我有錢置業時,我發覺,買樓應該要借多D,借長時間,盡量遲D還錢。想法完全同老爹相反,當時覺得他不懂經濟。

現在回想,其實係自己對經濟理解不夠全面,在他年代,利息非常高,有10幾厘。所以他的操作手法非常合理。至於我何時醒悟呢?事源大约2018年,我有位同事與我分享他對買樓的睇法。他非常顧慮,怕買完樓,樓会變負資產。我當時諗机会好微吧,在我身邊大把人靠買樓財自,反而我自己遲起步,所以還要打工呢。再同佢倾落去,才知道佢97-98年買樓負資產經歷,我才明白風險這回事。

現在終於進入加息時代,我開始從心裡明白我老爹,同舊同事的想法,亦有些体会。谦虛很重要,我現在就係用緊我老爹的操作,就係做定期。這看似非常簡單的操作,並不是想像那麼簡單,困難之處在於心態。要克服fear of missing out,即是當股票升的時間克服不愉快的感覺。這星期股市反彈,我就面對这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