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

消失的職業

 科技的快速發展不僅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影響著職場的變化。在未來的20年,一些傳統工作的需求將會下降或消失,例如銀行行員、收銀員和出租車司機,這些職業的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系統或線上平台取代。

但同時,隨著新興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出現,也將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例如虛擬現實設計師、人工智慧倫理師和資料隱私專家。這些職業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是過去所沒有的,並且是未來所必須的。

因此,在未來的職場中,個人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以適應職場的變化。同時,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也需要共同努力,為未來的職場做好準備,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總之,科技的發展將會帶來職場的變化,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的職場。

ChatGPT 可能取代Google

 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開發的一款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它可以透過文字輸入或語音輸入與使用者進行互動。相對於Google等搜尋引擎,ChatGPT基於自然語言處理,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使用者的提問,並且能夠提供更加詳細和全面的答案。這讓ChatGPT逐漸取代了Google在人們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時的地位。

ChatGPT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會基於不同的策略。首先,ChatGPT可以利用其廣泛的知識庫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提供線上客服服務。企業可以使用ChatGPT來為其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客服解決方案,提高溝通效率和解決問題的速度。ChatGPT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客服效率和準確性,從而為企業節省成本和提高效率。

另外,ChatGPT還可以利用其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提供智能語音助手服務。隨著智能家居和物聯網設備的普及,ChatGPT可以成為使用者控制這些設備的主要工具。使用者可以使用語音命令告訴ChatGPT打開燈或調節溫度,從而使智能家居更加智慧化和便利化。

除此之外,ChatGPT還可以在其他領域發揮作用,如自然語言翻譯、語音辨識等等。ChatGPT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可以根據不同領域的需求進行定制開發,提高工作效率和溝通效果。

總的來說,ChatGPT作為一款新型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已經開始在各種應用中取代Google,並且在未來可能會繼續擴大其商業模式。無論是線上客服服務還是智能語音助手服務,ChatGPT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效率。

2023年2月17日星期五

恐懼與貪婪

 恐懼與貪婪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由我們作為BB到我們大個變成成年人,我們都要面對。如果是有投資,这人更加要去面對。

恐懼可以話學習中必要的原素,而且係另人最快學懂一件事的方法。有小孩的人就知道,如果有個小孩玩电制,最快令他不做这危險事情方法就係立即罰他,使小孩產生恐懼,那麼下次小孩就不再玩電制。如果沒有人罰这小孩,小孩玩电制觸电,如果未死的话,他也會因恐懼而學懂。

因恐懼而學習效率比較高。其實我們香港教育就是這樣(其他国家我唔知道),學生做工課,重点放在有冇寫錯字,計錯數,答錯題。只要有扣分制度,就会產生恐懼。恐懼(不想被扣分,不想被老師,父母罰)令學生努力学習。出來社會做事情況也是一樣,恐懼(不想被炒, 不想被上級訓話,不想被別人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令員工努力工作。這恐懼机制雖然效率高,但须要不斷輸入恐懼,或者要輸入一個足夠大既恐懼,這個人才可以繼續做好做對事情。試想下,如果学生学習好像在幼稚園這模式,不用計分,快樂學習,我估有大部分学生就不會學習自己不喜歡的学科,有些学生什至乎乜都唔識,整體学生的成積可能比較參差。出來社會工作的人大部分人也許不會这麽努力,整體公司輸出会減少。

至於貪婪,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沒有它,全世界將會停止運作。貪婪這词太負面,或者稱它為理想,目標,獎勵。我細女對跳舞有興趣,因跳舞令她覺得自己可以好叻。說穿了也是貪婪机制的運作。因為她想得到獎勵(令自己多D自信), 所以不用逼她,她自己就會去跳。出來社會也一樣,我身邊有個朋友他興趣就是設計,他工作也是设計,他熱愛他的工作,所以他在他的公司做得很成功,又得老闆歡心。

總括來說,在我們都想做好事情的大前提下,恐懼机制效率高,而且大部分情況都須要,也要不斷輸入恐懼。相反,貪婪机制效率就不太好,適用情況也較少(我上段舉的例子對大部分人應不是普遍現象),但一但進入貪婪机制,基本上不须要再輸入,因為這個机制係一個正回饋机制,自己可以一直loop。




2023年1月12日星期四

2022年投資表現

2022年過來了,投資成積當然是差勁。因為當中有資金频繁地進進出出,所以我自己都不太懂怎樣計算損失或利潤。

IB 顯示2022年既Time weighted rate of return  係-38.04%, 同年既全球股票市場回報為-18%(用VT 來代表全球股票市場)。我差過全球股票市場回報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倉位不是全部都是VT這隻ETF, 第二,因為在VT跌到差不多最底時,走了大部分,但在上升時未有補回,皆因市場情緒太負面,我自己也受影響。完全休驗到指數化投資中不要Time the market的難度。第三,操作option將2022整年本來的利潤變成虧損。都係果句,short option係上得山多終遇虎的遊戲,而且容易上瘾,最快戒掉既方法係要輸一筆自己覺得比較多的錢才成功。

其實2022年11月之後,我都少左晚晚去留意個市,多左時間與小朋友相處。諗起初初投資時的初衷係想籍投資去換取更好的生活,但事實係我之前用的投資方法犧牲了我晚上的時間外,也犧牲了我個心中的重要位置,換來的是不確定的回報,今年是虧損,我覺得不值得。

2023年1月9日星期一

2023年投資容易了?

相對於2021年,2022年投資上困難了不少。來緊2023年投資都應該係困難重重。真的嗎?

如果繼續在香港生活,如果重有份工作,只要不貪心,投資應該容易了很多。因為現在只须做定期存款,或是買美國國債,就可以有4-5%年利率。早兩年要有4-5%年利率的回報,要承擔相對高的風險。現在基本上,4-5%一定係回保本。

有些人話,現在可以有4-5%無風險回報,係因為通脹已經大過4-5%。我去统計處睇下香港CPI數據,發現2020年到2021 CPI 大約升左1.5%, 2021年到2022年大约升左2.56%。同4-5%都有点距離wow。太好了,這些人錯了。再者,係咪真的做定期就可以在香港跑赢通脹?

如果感諗又可能太天真了。CPI數據係歷史,做定期或国債的利息是將來一段時間才收到。在決定做定期到真的收到利息中間這時間,通脹可以升高多過4-5%。如果真的這樣,做定期或國債都你会跑輸通脹。

對於我來說,2022年之前,投資假想敵是股票市場整體表現,如果成積高於股票整體市場,就係叻,相反就是差。如果不想做差的人,可以考慮指數化投資。(其實超過大半的人投資係差過整體市場,將比較時間拉長,這現象更加明顯,所以指數化投資係相對比較理性的投資方法)

2022年之後,投資假想敵是通脹,如果成積高於通脹就算叻,相反就是差。如果不想做差的人,是否應該做定期或國債?我覺得又不能確定的,因為決定做定期或國債時與收到利息中間的時段,通脹不能確定。我自己唯有做短期,例如3個月的定期或國債,減少這不確定性。

2023年的投資是否困難了?我覺得係困難了。